专访香港我来贷母公司WeLab创始人龙沛智:虚拟银行或成香港金融业变革催化剂 B2B占内地业务比重逾20%

2018-12-04  21世纪经济报道

“在互联网上提供金融服务,一定需要很大的人口基数,香港非常适合进行小范围的试点,成本很低,在香港市场推出半年以后,我们已经决定要找下一个市场。在考察了不同的市场后,我们最后选择了内地。“香港首家纯线上信贷平台我来贷母公司WeLab创始人龙沛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。

2013年,在花旗、渣打等外资大行打拼超过20年的龙沛智在香港创立了WeLend,并于次年8月正式进军内地市场。今年7月初,我来贷母公司WeLab Holdings Limited已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,有望成为香港首家上市的本土金融科技公司。

龙沛智坦言,进入内地市场是公司发展的一大转折点,迅速跃升至快车道,用户数量也实现数量级增长至目前约3300万名,“香港作为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,拥有大批的顶尖金融人才,而深圳作为科创中心,则有很多的科技人才,因此目前公司在香港、深圳分别设有办公室,可以充分结合两地人才的优势,并以深圳作为基地拓展内地市场。”

招股文件显示,去年我来贷母公司WeLab利润达到1770万美元,期内旗下内地我来贷平台促成81亿元以上的贷款,而香港WeLend平台上发放11亿港元以上的贷款,并为企业客户促成21亿元的贷款。

我来贷母公司WeLab的核心系统WeDefend可将平台所取得的全部未结构化数据合并,并转化为描述每一位用户的数百项个人特征,该系统每秒可分析超过2500项用户授权数据点,通过预测模型输出并生成分析结果。据招股书资料披露,我来贷平台每2.5秒即新增一名用户,且3秒即可完成贷款的审批,公司在香港及内地的三个月以上逾期率分别为0.1%-0.2%及0.4%-1.5%。

同时,公司自成立以来的五年期间,获不少重量级股东加入,如马来西亚主权基金Khazanah Nasional Berhad、欧洲大型银行ING、红杉资本、世界银行集团成员IFC、建银国际、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等。

B2B业务爆炸式增长

我来贷母公司WeLab目前的业务大致可分为三类:直接对消费者(零售解决方案)、端对端助贷解决方案(混合零售及企业解决方案)和B2B服务(企业解决方案)。招股书显示,去年公司B2B服务撮合贷款金额达到21.33亿元,较2016年同期飙升了近19倍。

去年我来贷母公司WeLab首次实现扭亏转盈,这与B2B业务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。据招股书披露,去年公司B2B服务撮合贷款金额达到21.33亿元,同比激增1893%,而B2B业务撮合的贷款占比则由2016年3.3%大幅增加至2017年的19%。

事实上,这是缘于对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思考。龙沛智坦言:“我们公司的几位高管都来自银行业,因此对风险管控十分关注。比如P2P、学生贷款、发薪贷这些业务虽然短期会野蛮生长,但长远来看,这些商业模式可能经不住市场的考验。”

“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初期都是靠品牌来获客,但除了靠自己,我们也在积极拓展B2B业务,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合作,让他们快速进入互联网金融业务。除了银行以外,一些大型的机构也有意将金融技术融入现有的业务中。”他表示。

据介绍,2015年,我来贷母公司WeLab已经开始提供B2B服务,为中国邮储银行提供技术,为“直接账户”提供定制产品及服务。目前,我来贷母公司WeLab已与54家金融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,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、广东南粤银行、晋商消费金融、安信小贷等等。

今年9月底,我来贷母公司WeLab宣布与李嘉诚的长和集团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,为旗下3香港及丰泽引入贷款服务,为客户提供长达60个月的分期付款。我来贷母公司WeLab旗下贷款平台WeLend会为客户进行实时信贷评估、批核贷款,同时可以提取现金。

龙沛智透露,目前B2B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不同商业模式的输出,“包括定制化的技术解决方案、风控方案、获客营销方案,很多银行看到过去五六年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成长很快,但对于他们而言,从头开始组建团队来拓展这方面业务有一定难度,而借助我们的技术则可以迅速切入。B2B业务目前占我们内地业务的比重已经超过20%。”

虚拟银行助推香港金融业改革

今年5月30日,香港金管局发布《虚拟银行的认可》指引修订本,明确指出 “银行、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请在香港持有和经营虚拟银行”,这为香港的虚拟银行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
据悉,截至8月底,香港金融管理局已收到29家机构递交的虚拟银行牌照申请,腾讯、蚂蚁金服、京东金融、众安保险、小米、中国平安、渣打银行(香港)、我来贷母公司WeLab等科技巨头及老牌银行均以独资或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提出了申请。

在龙沛智看来,虚拟银行发牌将会改变香港的金融业态,“自去年以来,已经吸引了很多大型银行、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大量的人才来香港,这是我在银行业20多年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对香港业务有如此大的兴趣。”

我来贷母公司WeLab有望成为首批获得虚拟银行牌照的机构之一。龙沛智称,目前WeLend已在香港累积了一些客户资源,未来虚拟银行会利用金融科技,将业务范畴由目前的网上贷款业务,扩展至存款、支付及理财业务,实现基本银行服务全覆盖。

“香港的电商发展才刚刚起步,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还不成熟,相比之下,内地电商、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十分迅速,因此反而内地虚拟银行的发展尚未达到理想状态,大部分公司可能聚焦在支付业务,而支付只是一个交易服务,而普通零售银行的服务则涵盖存贷款、支付、保险、财富管理等。”他坦言。

同时,他续称,香港虽然是亚洲主要的财富管理中心,但目前香港银行提供的财富管理服务主要针对一部分高收入人群,而由于人工、租金成本高昂,这些银行并未覆盖一些年轻客户,“如果能以技术手段结合人工智能,向这些客户提供相关服务的成本很低,市场空间很大。”

开拓印尼市场

除内地和香港业务外,我来贷母公司WeLab也在积极谋划“出海”,将商业模式复制到其他市场。

今年9月初,我来贷母公司WeLab与印尼综合企业Astra International旗下子公司PT Sedaya Multi Investama,组成合资公司Astra 我来贷母公司WeLab Digital Arta(AWDA),推出手机借贷服务。AWDA已向印尼金融服务监管局注册,已在9月推出手机应用程式Maucash,提供纯网上贷款服务。

“我们是从马来西亚主权基金投资后,开始看印尼市场,已经有两三年时间。(东南亚)几个市场我们比较看好,类似于数年前的中国内地市场,人口密度高,爱用手机,传统银行服务不足。而且年轻一代的生活行为习惯几乎完全发生在线上,电商、线上外卖已经是印尼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,在这种情况下,提供线上支付及贷款服务就是水到渠成。”他表示。

数据显示,印尼有超过2亿人口,平均年龄仅为28-30岁。而该国的智能电话用户数量增长迅速,预期至2021每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.5%,当地的互联网渗透率亦高达55%,因此印尼市场深具发展金融科技的潜力。

相比其他互联网平台,龙沛智坦言,互联网金融无法在短期内拓展多个市场进行多线作战,“要了解当地的监管,寻找当地的资本及合作伙伴,建立政府关系。因此,我们要聚焦在一些人口基数较大,现有银行服务不足的市场,而新加坡、台湾人口的数量有限,菲律宾、越南这些市场的机遇更大。”

此外,他认为,印尼等东南亚市场的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业持开放态度,“但他们密切关注中国内地的市场动态,在监管上基本与中国内地市场同步,不会再有若干年的监管真空而出现野蛮生产。”

< 上一篇